日常生活里,食品中添加色素的现象经常存在,比如五颜六色的糖果,各式颜色的棒冰、果冻等。食品中添加色素后,颜色更加鲜艳,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但是,色素能否食用?又会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呢?
食用色素的概念
食用色素又称食用着色剂,能够改善食品的色调以及色泽,赋予食品良好的外观、增进食欲,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是一种可食用的物质。食用色素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
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是从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从植物中提取的色素如胡萝卜素、姜黄素、花青素等,从动物中提取的色素有虫胶色素、紫胶红、胆红素、血红素等。其实从古代开始人们有使用着色剂给食物上色的习惯,那时候人们使用的都是天然产品,除了少数矿物颜料外,主要是植物源色素,比如红曲米,是一种很好用的天然红色素,可用来制作红酒、红腐乳等;在高等植物方面,生产蓝色、黄色、绿色的颜料的高等植物种类不少,特别是一些农业产品,如玉米、高粱、辣椒、萝卜、番茄、紫甘蓝、紫甘薯等,产量较大,利用方便,大多沿用至今。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含有色素的药用植物,如紫草、藤黄、薯莨、菝葜等许多植物,都是可以染色的中草药。
合成色素是通过化学方式从煤焦油中提取加工合成。自从1856年英国人帕金斯(W·H·Perkins)发明了个合成有机色素苯胺紫以后,食品着色开始进入使用合成色素的时代。由于合成色素色泽鲜艳,性质稳定,成本低廉,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取代了天然色素,食用合成色素的品种超过100种。
对于色素的相关规定
不同对食品着色剂的种类和使用均有明确规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际组织、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中也都有食品天然着色剂和食品合成着色剂的使用规定。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食品着色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限量或残留量,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也在逐步完善。同时,《食品安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识通则》(GB7718)也规定,只要在食品中使用了着色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进行标识。
食用色素须正确使用
天然色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但有不易溶解、染色不均匀、易褪色、成本高等缺点。合成色素的优点是色泽鲜艳、着色稳固、性质稳定。
相对来说,天然食用色素被认为是安全的。对每种色素在不同食品中的使用都有相应的标准范围和使用许可。但无论是食品天然着色剂还是食品合成着色剂,其安全性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只要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并按照标准规定和相应质量规格要求规范使用是安全的,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国标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安全评估的,对符合标准情况下使用的着色剂,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心。
近日,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表示,将加强地方猪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优质特性,培育以风味独特、肉质鲜美为主,兼顾生长速度详细>>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列为新食品原料,允许在普通食品中添加。这对于一直以来有食用功能性美容食品习惯的爱美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从此以后再也不必千里迢迢地从境外购买,也不必承担海淘的种种风险。但这又让更多的人产生了新的问题:我需要吃玻尿酸食详细>>
近年来,功能饮料行业呈现爆发式发展,新品、新口味不断,相较传统饮料只能解决生理饥渴,功能饮料因添加了具保健调节的功能因子,使其在解渴的同时具有调节肌体功能、增强 免疫力、改善疲劳等保健作用,博得大众消费者的喜爱。详细>>
添加剂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甜味剂就是其中的一种,相信生活中很多人对这些并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甜味详细>>
消费升级!在健康观念不断变化中,消费者越来越在意食品中的糖的含量以及甜味剂的类型。根据2018年IFIC健康调查的结果,77%详细>>
近日,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表示,将加强地方猪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优质特性,培育以风味独特、肉质鲜美为主,兼顾生长速度详细>>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列为新食品原料,允许在普通食品中添加。这对于一直以来有食用功能性美容食品习惯的爱美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从此以后再也不必千里迢迢地从境外购买,也不必承担海淘的种种风险。但这又让更多的人产生了新的问题:我需要吃玻尿酸食详细>>
消费升级!在健康观念不断变化中,消费者越来越在意食品中的糖的含量以及甜味剂的类型。根据2018年IFIC健康调查的结果,77%详细>>
随着饮料市场的逐渐发展,饮料创新是饮料市场中的一件大事情,消费者趋向于健康、营养的饮品,他们把健康生活视为一种全面、积极、不懈的追求,这为食品和饮料制造商带来了机遇,那么下面由好妞妞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详细>>
伴随着消费的升级,近日,国际香精香料公司(IFF)表示,企业需要跟上消费者日新月异的口味偏好,以宏观的视角进行产品创新才能获得成功。本着这一理念,IFF强调了亚洲市场的五种新兴风味趋势。详细>>